以大學畢業生就職過程為題材的電影,《何者》,帶出了現今年青人在社會就職時遇見的問題。該片講述五名大學畢業生,為了應對各種的就職活動,於是建立起一個以互相幫忙、交換情報、分享經驗為目的的「求職作戰部」。表面上五人一直在互相鼓勵,但背後卻是充滿了欺瞞和妒忌。電影描述的人與人之間的計算和虛偽,為劇情增添了不少張力。
其實不只是日本人,近年我發現有不少書籍和電影都是描述年輕人對準備踏入社會的迷惘和慌張。然而,和香港相比之下某程度上我們就是「病態」得多。看看現今社會,除了尋找工作,即將成為大人的慌張以外,普遍香港學生在讀書時期已經有不少的壓力。回望2016年的生命,因學業壓力而輕生的中學生甚至小學生何其多,簡直是多不勝數。可以肯定的跟你說,現在的學生抗壓能力並不比以前父母的那一輩做學生時弱,而是我們比以前的人提早認識了社會。
人生總會有一些時候感激自己是保羅人。不是因為身為名校生是「高人一等」的關係,而是你會很清楚將來會有甚麼人跟你一起比拼。社會正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儘管在學生時期互相扶持的兩人,若果到了見工要小組面試的時候你昔日的戰友可能會毫不留情地將你淘汰出局。
切合日本年輕人的文化,電影中男主角在Twitter裏沉迷得不能自拔,對應於香港,人們使用的就是Instagram 和 Facebook。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沉迷在臉書的世界,某程度上每日po一段status 都在期待人們的Like,回想起來那段時間自己其實在現實世界中感到孤獨、自卑和絕望,放上社交網站其實就是非常犯賤地在祈求人們的同情和認同。回想起來這些一點一滴簡直慘不忍睹,就是自己在無病呻吟。
男主角在Twitter中向陌生人訴說這個虛偽的世界,某程度上我在看的時候總覺得故事主人翁在影射我自己。從小就有一個編劇夢,亦曾和別人一起參與創作但結果因夢想而要面對現實,選了一個毫無關係的工作。其實將來真的要自己選擇。感激自己誕生於一個從事電影行業的家庭,我的現實就是去做夢。那你呢?
對了,《何者》將會在3月30日香港上映。尚未要考公開試的同學們有空的話看一看吧,要考公開試的前輩們,就祝願您們有一個美好的將來。祈願在現實裡的我們,都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
乜賊都識學人寫blog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