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經常被其他人叫做「饞貓」,因為我十分愛吃,尤其是魚。“饞”,這個字從古到今人們都是用來形容那些喜歡吃東西,經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的人們。
吃,除了最簡單的填飽肚子以外,其實也是十分講究的。試想想,食物可以有多少種味道?甜、酸、苦、辣、鹹、鲜,你又可不可以分別出來?人們對於吃重來都是又愛又恨,我們喜歡吃,可是同時也生怕它帶給我們臃腫的身軀,所以不敢吃多。其實對我來講,「民以食為天」,想吃就吃,不用多作顧累。
有一次在書中無意看到了“老饕”這個詞,下面是“食”字部,很是親切喜歡,卻不太清楚它的含義。老饕,從《辭海》的釋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饕餮”的原始含義,其實並沒有定論,只是後人逐漸引出其貪吃、好吃的含義罷了。蘇東坡曾有《老饕賦》:“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其中,“老饕”一詞便由“饕餮”演變而來。
「饕餮」是一種古代怪獸,牠和蛟龍、鳳凰、麒麟一樣,都是虛構的動物,只存在文化裡。龍鳳麒麟是祥瑞的吉獸,所以「人中之龍」、「鳳毛麟角」都是好的;而饕餮則是貪食的惡獸,望文生義,字形猙獰,「饕餮之徒」當然不是善類。至於「老饕」,看來雖比較親切溫和,但也不是好東西。
說那麽多,最終吃相猙獰殘怖的是自己,可最享受的也是自己。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東坡肉的美,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所以,說我是怪獸、老饕或者饞貓,也不為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